欢迎您访问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天水矿产勘查院!

站内搜索

搜索
地质找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地质找矿
“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大讨论 --狠抓项目落实,助力找矿高质量突破

日期:2025-04-23

作者:袁得祎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时期,围绕“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展开深入讨论意义非凡。这不仅是对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60余年勘查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更是突破当下勘查瓶颈、推动地勘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天水矿勘院“强管理、控成本、提质效、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结合自身区域定位与技术优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精准施策。

明确“找什么”:对接国家需求,挖掘区域特色 

保障资源安全,聚焦紧缺矿产勘查。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国家对战略性矿产的需求呈现新态势,既需要保障传统矿产供应,也对新兴产业所需矿产有着迫切需求。天水矿勘院所在的西秦岭成矿带核心区,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新能源矿产领域,锂电产业蓬勃发展,锂、钴等稀有金属需求激增之际,全院要持续关注西秦岭东段火山岩型、伟晶岩型矿化线索。比如,此前在礼县地区发现的含锂伟晶岩脉,尽管尚未形成大规模矿体,但已充分显示出该区域的锂矿成矿潜力。后续,需将加大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力度,为寻找优质锂矿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在有色金属方面,作为西成铅锌矿集区的勘查主力军,天水矿勘院成绩斐然,累计探明铅锌资源量超500万吨,有力推动了甘肃铅锌产业的发展。展望未来,全院要在尖崖沟、页水河、邓家山等老矿区的深部及外围探寻“第二空间”,同时高度重视铜、钨、钼等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地域成矿优势。天水矿勘院辖区涵盖西秦岭东段、北秦岭造山带及陇中盆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金及贵金属矿产勘查方面,天水李子园成矿带、西和县四儿沟门-小东沟一带、礼县-岷县成矿带是秦岭造山带重要的金成矿带。借助国家深地重大专项和省自然资源厅找矿专项项目,全院计划在李坝、马坞等金矿开展勘查工作,预计提交金资源量20吨。接下来,要突破传统“就矿找矿”思维定式,向区域性断裂带深部进军,探寻斑岩型、造山型金矿床。

天水地区的非金属资源同样丰富,拉丝玄武岩、武山鸳鸯玉(蛇纹石玉)建筑用石料、石英岩等开发前景广阔。天水矿勘院将着力构建从勘查、鉴定到产业链对接的全流程体系,全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让这些宝贵的资源“活”起来。

确定“哪里找”:遵循地质规律,实现协同发展 

深耕核心区域,挖掘深部及外围潜力。西秦岭成矿带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为更好地挖掘其矿产资源潜力,天水矿勘院需构建立体勘查模式。以西成铅锌矿集区为例,坚持以铅锌矿田为核心,运用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等先进技术,对1000米以深的区域展开勘查。在“层控型+热液改造型”复合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深部隐藏的盲矿体,为资源储备增添新动力。

拓展新兴领域,响应区域发展战略。在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的大背景下,天水矿勘院要积极对接“秦岭生态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探寻勘查新空间。在天水-宝鸡毗邻区,结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勘查,为城市绿色能源供给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关注农业地球化学领域,助力两当县云屏镇对天然富锌富硒土壤勘查与利用通过建设功能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发展高附加值的功能农作物种植,并配套功能食品加工业,深度挖掘农业全产业链价值,推动两当地区打造农旅康养功能产业集群。

解决“怎么找”:创新技术与管理,提升勘查效能 

构建现代勘查技术体系,提高找矿精度。为提升勘查精度和效率,天水矿勘院要全力构建现代化勘查技术体系。一方面,加强地质大数据的应用,整合全省勘查资料,建立统一的地质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研究成矿规律,精准筛选找矿靶区。另一方面,推广高精度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结合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大面积区域勘查,快速锁定找矿线索。此外,针对甘肃众多矿产地进入深部勘查阶段的实际情况,加大深部勘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利用深孔钻探、井下探测等技术,摸清深部矿体的赋存规律。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在项目前期论证阶段,组织专家对勘查项目的目标、任务、技术方案进行严格评审,确保项目设计科学合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质量管控,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定期检查评估,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另外,注重项目成果转化,将勘查成果及时应用于矿产开发,实现勘查开发的良性互动。并且,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开展联合攻关,攻克找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人才是找矿突破的核心要素。天水矿勘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内部培训、学术交流、项目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勘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领军人才”,为找矿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推动项目落地:将讨论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开展“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大讨论,最终目的是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天水矿勘院要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思路、细化目标、完善措施,确保每个勘查项目都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强化责任意识,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将找矿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周边群众的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始终坚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实现找矿突破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站在建院67周年的新起点上,天水矿勘院要以“找什么明方向、哪里找定坐标、怎么找强支撑”为行动指南,将大讨论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每天前进一米”的钻探毅力、“每处异常必究”的勘查决心、“每克资源尽责”的使命担当,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助力甘肃“工业强省”战略贡献天水地勘人的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 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天水矿产勘查院    陇ICP备2023001175号-1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东路7号 电话:0938-2518910(办公室) 传真:0938-2518910 邮编:741024

甘公网安备 62050302000313号

关注公众号